精气神|学思践悟精气神,匠心铸就中化魂!
开栏的话:2022年,中国中化党组提出塑造以“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价值取向;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为核心内容的新时代中国中化“精气神”,并在全系统开展学习践行活动。
新时代中国中化“精气神”吹响了中化人凝心聚力、催人奋进的冲锋号。为深入挖掘“精气神”内核,切实把新时代中国中化“精气神”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从本期开始,小化特推出“学好精气神 干出新作为”系列报道,展现中化人在工作一线踔厉奋发的“精气神”风貌和故事,激励广大干部职工以更昂扬的精神面貌踏上新征程、履行新使命、应对新挑战。对待工作执著专注、一丝不苟
扎根一线矢志奋斗、建功立业他们时刻发挥着引领示范作用以匠心守初心,以匠艺铸精品以实际行动展现着新时代中国中化“精气神”今天,小化为大家讲述刚刚入选中央企业“大国工匠”培养支持计划名单的中国中化一线员工刘铁彬、林志能的优秀事迹共同学习他们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甘于奉献的中国中化人精神内核与文化底色刘铁彬:
心心在一艺,匠心守乙烯
在中化泉州石化的厂区里,经常能看见这样一个身影,或是在装置旁观察记录,或是在对设备进行检查调试。他,就是中化泉州石化乙烯装置技能专家刘铁彬,几十年来,他扎根一线,投身乙烯装置建设、生产,以匠心守初心,以匠艺铸精品,以实际行动践行中国中化“精气神”。
刘铁彬,中化泉州石化乙烯装置技能专家,有32年石化装置工作经验,曾获省级劳动模范、省级五一劳动奖章、省级技术能手等称号,在全国性石油化工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中斩获奖项;2021年荣获人力资源部颁发的第十五届“全国技术能手”称号;2022年入选第二批中央企业“大国工匠”培养支持计划。他不仅对乙烯装置的每台设备如数家珍,对装置流程、设备特性、工艺工况烂熟于心,还对装置生产各类异常现象应对自如。
匠人:潜心钻研,真抓实干
坚持几十年的奥秘唯有热爱。
从1990年参加工作开始,刘铁彬就奋战在石化产业一线。30余年间,他一心扑在乙烯装置上:革新技术、优化生产,写论文、带团队,发现并处理特、重大隐患30余起,从普通的操作工,成长为一名“身怀绝技”的技能大师。
刘铁彬刚参加工作时,装置的自动化程度还不太高,有很多“动手”机会,作为一名操作员,他便开始主动摸索,全方位理解设备及流程原理。
“我一直热爱化工、热爱机械,很喜欢动手操作。”
乙烯装置
在倒班岗位工作20多年,不管是装置上的设备、阀门还是仪表,他都非常熟悉。
刘铁彬就像个“武痴”一样,将乙烯装置的每个零部件都当成一种武功招式,反复钻研,探索其中奥妙。他先后参加了3套乙烯装置的建设和开工,解决了30余项生产装置技术难题。
2016年,刘铁彬加入中化泉州石化,全程参加了100万吨/年乙烯及炼油改扩建项目乙烯装置的前期准备和投料开车。基于自己多年经验,他在装置基础设计和详细设计阶段,提出几十项合理化建议,并得到采纳和落实,从根源上避免了因设计不合理可能引发的后续生产问题,使装置少走了不少弯路。此外,他还全身心投入乙烯装置PID审查、3D模型审查、HAZOP分析、仿真软件审查、关键设备出厂性能测试等工作,严把质量关,为装置安全生产打下坚实基础。
他始终重视实践与理论结合,不断复盘、反思、总结,以解决技术难题,先后带领团队解决了碱洗塔酸性气脱除困难、减少装置汽油携带量、减少塔盘黄油聚集、将火炬气压缩机注油改为注水操作等技术难题,使装置每年节省石脑油5000余吨。
有人好奇,他为何会有用不完的精力?
“每经历一次装置开工,通过掌控现场,完成一台台设备的投用,组织现场投料开工,我都能获得很大的成就感,并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刘铁彬这样说道。
匠艺:兢兢业业,甘于奉献
数十年的一线操作生涯并不是一帆风顺。
这些年,为了顺利完成工作,刘铁彬也没少“负伤”。2019年,随着乙烯装置建设进入尾声,运行团队进入现场开工准备阶段。刘铁彬带领操作团队提前完成5000余条/段管线的内洁、塔内件检查等工作。
乙烯装置三机组
乙烯装置核心设备“三大机组”试车、开车历来是老大难工作,刘铁彬毅然担负起“三机组”试车这副沉重的担子,首创“全过程模拟试车法”,检验了速关组合件及调速系统、联锁保护系统动作的可靠性,极大地降低了机组运行过程中的风险。
最终,团队历时1个半月完成三机试车工作,创造了乙烯三大机组透平单试、无负荷试车、投料一次开车均一次成功的记录。
试车成功
期间,他每天都要爬上将近20层楼高的乙烯装置十几次,过大的劳动强度最终导致他膝盖磨损,引发滑膜炎。
“值!顺利完成三机组一次开车成功,这点小毛病不算什么!”刘铁彬这样说道。
匠心:勇于担当,传道授业
能力越强,责任越大。
2020年9月装置成功投产后,生产进入平稳运行期,刘铁彬又担负起尾项施工、现场5S管理的重任。这项工作琐碎且工作量大,需要在运行中的装置现场进行作业,几乎每天都有施工、动火作业。为确保安全完成这项任务,刘铁彬把“规范”作为最核心的工作原则,通过严格执行各项安全施工规范,保障现场各项施工安全有序完成。
在乙烯装置建设阶段,一批年轻操作员进入公司,作为石油炼化战线的前辈、装置班组的班长,刘铁彬毅然肩负起带领团队共同进步的责任。作为实习领队,他不但将所知所学倾囊相授,还大力推进基层团队建设,组织大家包饺子、打篮球,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带领这支年轻的运行团队,圆满完成实习任务。
在徒弟鄂瑞明眼中,师父是位德才兼备、受人尊重的前辈,他说:
“师父的技术十分过硬,能跟着他一步步完成三机组的试车及整个装置的开车,我很幸运。乙烯装置是个大装置,流程长、操作岗位多,他用自己的经验统观全局,指挥现场操作,开工中的关键点、细节他都能想到并提前提醒我们。有他在,我们很安心。”
刘铁彬就是这样,以“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专注、“干一行钻一行”的精益求精、“千万锤成一器”的卓越追求,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在入选中央企业“大国工匠”培养名单后,面对大家的祝贺和赞扬,刘铁彬表现得很平静。“还是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在谈到今后的工作重心时,刘铁彬这样说,“鼓足精气神,在装置创新创效、节能降耗、绿色发展方面展现新作为”。林志能:
“大国工匠”身上的三个标签
硫化机是用来生产轮胎的核心设备之一,有了它橡胶才能从原料变成轮胎,硫化机技术的发展,更带动了我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位于福建三明市的福建天华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简称“福建天华”),曾生产出我国多种型号尺寸的硫化机首台套设备,在我国轮胎生产装备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福建天华总装车间,有一位装配钳工,他个子不高,话也很少,看似普通的他,却是同事们心中的“技术大拿”。他叫林志能,是央企“百名杰出工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由他参与开发试制的“双轮”牌子午线轮胎硫化机是“中国名牌产品”,以他名字命名的“林志能技能大师工作室”多年来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关。他身上所展现出的精神特质,生动诠释了中国中化产业工人所具备的新时代中国中化“精气神”。
求真:勇毅前行的奋斗者
在工作室,同事们亲切地称林志能为“大师”。然而,“大师”并不是一日炼成的。
1985年,林志能从化机技校毕业,进入福建天华总装车间并成为一名装配钳工。硫化机是集光、机、电、液一体的大型橡胶装备,由1万多个零部件组成,对安装调试精度要求极高。刚走上岗位的他,很快便发现自己与老师傅们的差距。“要做,就做到最好。”他暗下决心。
为提升自己的技能,林志能阅读了大量液压、机械方面的书籍,自学装配钳工基础理论,一有空就和同事一起钻研技术难题。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就向老师傅和技术人员请教。老师傅回忆说,那几年林志能就跟“着了魔”似的。
正是这股爱琢磨的劲头,让林志能练就了过硬的本领,在工艺改进和技术创新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仅用两年时间,他就能够独立安装调试设备,成为车间的青年技术骨干。在硫化机管座焊接件工艺改造任务中,年轻的他研究出“以配钻代替焊接”工艺,不仅大幅提高了装配效率,还提升了产品外观美观度。
谈及自身为何能快速成长,林志能说,自己只是一门心思做好自己的工作,遇到困难就去想办法解决,而成长,就发生在不断解决技术难题的过程中。
创新:爱动脑子的实干家
2009年,福建天华开始试制105“大型工程子午线轮胎硫化机”。这个“大家伙”仅卸胎机构就重达两吨,由很多精密零件组成,且各个运动机构动作前后穿插,安装精度要求极高。由于安装空间很小,按照传统安装方法,需要逐个零件安装,耗时又耗力。有什么办法可以提高安装效率呢?林志能又开始思考。
林志能深入分析安装技术及工艺要求,反复计算待安装的零件尺寸,最终提出部件预装、整体吊装的创新装配方法。新的安装方法不仅完全实现了图纸的技术要求,还大幅提高了安装效率。以往,三个人一天才能安装一台;采用新方法后,两个人半天就可以安装两台。大家将这种安装方法称为“智能”(谐音“志能”)安装法。如今,该方法已被推广应用在福建天华很多大型设备的总装工艺中,助力公司在大型工程子午线轮胎硫化机的生产上保持业界领先地位。
持续开展研究、改进,是林志能一直不变的追求。一次,福建天华销售出一批65“液压硫化机”,用户使用时发现管路抽气效率低,影响生产效率。林志能带领团队研究改进方法,大胆提出将原先的两个蒸锅共用一组抽真空管路改为两组抽真空管路,减少胶囊放气时间,满足了用户工艺要求。改进后,该用户硫化机整体工作效率提升8.6%,单台日产量由22条胎提高24条胎,整条生产线一年可多产轮胎8500条。
敢于打破思维定式的林志能,成为福建天华技术改革和工艺创新的先锋。多年来,他累计获得专利11项,带动职工实施技术革新项目120余件,为公司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奉献:甘于传承的领路人
林志能不仅有过硬的技术本领,更是甘于奉献的技术传承人,带领公司年轻人才成长和团队发展。2011年成立的“全国劳动模范林志能技能大师工作室”是林志能“传、帮、带”的重要平台。这些年来,他每年都会签订带徒协议。别人都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他却说:“我希望把自己的技术和经验完全教给徒弟,让他们不但学会我的技术,还要能超过我,为公司创造更大价值。”
2020年12月,“林志能技能大师工作室”荣升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如今,工作室已经成为企业聚才、育才、用才的“孵化器”,培养出二十多位金牌工人、技术能手。自成立以来,工作室总结先进操作法46项,提出合理化建议228个,取得22项科研成果,其中2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林志能要求徒弟们不仅要成为技术能手,更要成为领域专家,不断帮助企业和产业发展。在他的带领下,工作室围绕“技术攻关、培育新人、知识分享”三大核心定位,围绕解决生产重点和难点发挥积极作用。
怀一颗“匠心”
铸一名“匠人”
更多的中国中化工匠
正在以新时代中国中化“精气神”为引领
用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澎湃的奋斗激情
创造中国中化更美好的明天!
来源:中化能源、装备公司
近期热点